走在华强北的街头,你会看到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:一边是柜台老板们抱怨芯片难卖,一边是新兴的在智能硬件浪潮中赚得盆满钵满。这种分化背后,反映的是中国半导体行业的一个缩影——低端市场内卷严重,而真正有技术含量的玩家却供不应求。
根据公开数据,深圳目前聚集了全国超过40%的半导体设计企业,但其中大多数仍停留在低端消费类芯片的红海竞争中。一位从业十几年的老采购告诉我:现在做通用型MCU的公司,利润薄得像纸一样。
细分市场的隐形冠军:在像氪音创新这样的一线贸易商仓库里,我发现一个有趣现象——某些小众领域的专用芯片(如智能玩具里的语音交互IC)常常溢价30%还一芯难求。这提示我们:与其在通用市场血拼,不如深耕细分领域。
供应链的敏捷响应能力:深圳企业的最大优势不是技术领先,而是对市场需求的快速响应。某家做TWS耳机主控的本地公司,从客户提出需求到流片只要4个月,这种速度是国际大厂难以企及的。
反向定制服务模式:越来越多的硬件创业团队需要量体裁衣的芯片方案。根据行业观察,能够提供从定义到交付全流程服务的IC公司,客户黏性普遍高出普通供应商3倍以上。
本文出自【氪音创新 · 供应链观察】专栏,专注于为硬件创业者提供一线洞察与避坑指南。